[新·观察]Optimate:人工智能,让营销更美好
|市场营销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商品经济的大发展而大发展。营销,特别是网络营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数据,传统上讲,大多数公司通常基于经验、通过人力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成本高耗时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正如火如荼发展,机器学习渗入各行各业,已成燎原之势。
古老的营销学有革新的可能性吗?当营销遇到人工智能,会发生怎样奇妙的反应呢?面对这些问题,Optimate公司的创始人孙文婷博士(Wenting Sun)已经走上了探索之路。
当市场营销遇上人工智能
文婷高高瘦瘦,妆容精致谈吐优雅,是个典型的女强人,平日温和爱笑,谈起生意又干脆利落。
文婷对自己的人生有着清楚地规划,2003年离开家乡新疆,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智能控制(Intelligence Control)专业修读博士学位,毕业后供职于新加坡惠普亚太研发中心,之后任新加坡科研局科学家及南洋理工大学科技转化部门助理主任。不少人好奇她为何会放弃优厚的职位,毅然组建自己的公司,可在文婷自己看来,自己迟早会在创业之路上策马扬鞭: “看着办公室里年长员工们每日忙忙碌碌,我不希望自己像他们那样,人生一眼就望得到头”,“我跟他们说‘这份工我只做两年’,果然两年后我就自己出来创业了”。
凭着多年的经验和知识,文婷敏锐地发现了企业营销的问题:传统网络营销数据量大而处理效率低下,碎片化的渠道使得营销的测评管理难上加难,数字广告投放往往不精准造成了高达60%的浪费率。
与此同时,自己精通的人工智能算法正在急速进步,精准高效,在广告投放领域有广阔的施展空间。以此为切入点,她与自己最信得过的师兄唐珂教授组队,在2015年6月创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产品研发,希望将实验室的尖端成果引入业界,实现数据营销的自动化和优化,如同公司的信条“Marketing smarter with AI”,相信这将会对营销行业产生革命性影响。
根据市场调查,两类企业在线上营销优化方面有极大需求:一类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初入行业,急需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另一类是想要拓宽经营渠道、发展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Optimate的SaaS产品(基于云端的服务软件直面这些企业的需求,给出了解决方案:运用反复验证,有据可循的销售方式,成为企业的数字大脑,获得更好的投资报酬率(ROI)。
创业的天时地利人和
创业讲究“天时地利”,紧紧抓住了“天时”,即“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的浪潮,下一步就是占据“地利”——选址因素。作为国际枢纽的新加坡当之无愧成为团队的聚集地。
新加坡政府早在2014年就积极倡导建设“智慧国家”,希望在数据收集基础上更好地预测民众需求,提供精确的服务。Optimate将市场营销与大数据、机器计算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响应了政府的号召。产品研发阶段,政府即给出50万新元资金支持。
公司成立一年多,受到Infocomm Investments Pte Ltd (IIPL)和Spring的资助,又在层层选拔下脱颖而出,入选新加坡报业控股(SPH)旗下的Plug and Play孵化器,进驻了开放式创新腹地——有“小硅谷”之称的位于One-north的Bash(Build amazing start-ups here的简写)。
这次合作对Optimate意义非凡——不仅接触到更好的硬件设施,更获得了珍贵的媒体和社交资源,这让这个营销数据分析公司积极迈出下一步,即参与营销活动运作。此外,Optimate更是获得了亚洲最大电子媒体平台E27评选出的亚洲创业企业前百强的殊荣。
得道者多助,“人和”同样影响着创业公司的兴衰。为了确保产品的前沿性和可靠性,Optimate没有团队在寻觅人才方面下足了功夫,吸收了有多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从事演化计算、机器学习研究的翘楚唐珂教授常年为产品的数据分析部分给予技术支持;有着多年研发和大型系统搭建经验的印度裔系统工程师Deepak和Hussain分别负责产品UI和后台架构,多元文化使得团队的视野更开阔;而立之年从500强跨国公司加入团队的商业及产品拓展经理刘正一,更是看中了这个跨界公司无限的潜力。
“我们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只是时间早晚”
对于创业型企业,每一天、每件事都需要投入和资本,做事高效是每个员工的美德,文婷笑称自己这个CEO就是“C-Everything-O”,一分钟恨不得分成两瓣用。在这种分秒必争精神的指导下,Optimate的产品愈发成熟:以合作伙伴、知名运动零售商迪卡侬为例,经过人工智能的优化,该品牌最近一次广告的开支节省了41%,广告相关度(relevance score)也提高了3倍。客户数量也在急速发展,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Optimate已经扩展到近百个客户并大力扩张。
对于大小公司的环境以及对人的历练,文婷有着独特的理论:“大公司的规定清楚、规范,大家各司其职,对工作的过程负责,环境像动物园。而独立出来创业就像是进入了野生环境,要时刻准备着面对挑战,‘天线要竖起来’,每个员工都得独当一面。这就让我们不得不对结果负责,野生环境下猎物的得失全靠自己,逮的到就有的吃,逮不到就饿肚子,没有借口。我们必须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和强大的体能,发现‘猎物’迅速抓住。另外一点,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的关口,企业有可能选择裁员,说不定有一天饲养员不会再喂你了。我们迈出创业这一步也是居安思危,希望可以为增加当地青年就业尽绵薄之力。”
“我们相信成功是必然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就看我们有没有坚持下来。”
(作者:)